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阻塞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塞(PE),起病隐匿、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73岁的李爷爷因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入住二一五医院普外四介入科。医生经询问得知,入院10天前,李爷爷就已出现上述症状,并伴有咳嗽、咳痰和双下肢水肿。结合肺动脉CTA检查结果,张峰主任诊断其为肺栓塞,并果断决定进行介入手术取栓。


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介入科医护人员立刻行动起来,介入手术室内,张峰主任全神贯注,为患者实施肺动脉取栓+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治疗,手中的器械在血管中精准穿梭,随着血栓被一一取出,肺动脉的血流逐渐恢复,患者的氧饱和度也逐渐提升至95%。生命的希望,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一点点被点燃。

在普外四介入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术后第二天,李爷爷呼吸困难、胸痛、胸闷等症状较前好转,可独立下床活动,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目前李爷爷一般情况良好,即将痊愈出院。
科普时间
什么是肺栓塞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指静脉系统或右心内形成的血栓脱落,或肺动朋内血栓形成,血栓栓塞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动脉,致使所供应的肺组织循环障碍而起的病理生理征。肺栓塞是一种继发性疾病,主要病因是由于肢体或盆腔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所致。
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80%~90%病人会出现呼吸困难和气促,轻者呈阵发过度换气和活动后气短,严重者呈持续性呼吸困难,呼吸浅快,可达40—50次/分钟。
2.胸痛:40%~70%病人可有胸膜炎性胸痛,表现为呼吸、咳嗽时胸痛加剧,提示小的周围肺血管栓塞或肺梗死;4%~12%病人有心绞痛样疼痛,表现为胸骨后非对称性压感,可向肩胛和颈部放射,提示大血管栓塞引起肺动脉急性扩张和冠状动脉缺血。
3.咯血:为少量咳血,大量咯血少见,为鲜红色,数日后变为暗红色,提示肺梗死。临床上出现典型的“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胸痛、咯血)者不足 1/3。
4.晕厥:11%~20%病人出现晕厥,因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导致脑缺血所致,提示大血管急性栓塞,可为肺栓塞的唯一或首发症状。也可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发绀,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或休克。
5.发热:43%的病人可发生发热,多为低热,少数病人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
6.情绪改变:病人可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甚至濒死感。通常情况下,一次肺动脉栓塞面积在20%以下,病人可以无任何临床症状和表现。栓塞面积在 50%以上,病人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与表现。栓塞面积在80%以上,病人可能立即死亡。为此我们将肺栓塞分成三种类型:无症状型、有症状型、致死型。平时在临床上所常见的肺栓塞中,75%以上为无症状型或有症状型,因此充分地认识和高度重视就可以减少和避免致死型肺栓塞的发生。
血栓防护最重要的还是靠日常预防,其中抗血栓弹力袜就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方式。
1.弹力袜功效:在脚踝部位建立最高支撑压力,顺着腿部向上,压力逐渐递减,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血流淤滞,预防血栓的发生。根据弹力袜在脚踝处施加的压力程度,将抗血栓弹力袜进行分级。目前国际上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其中常用的分级方法通常将其压力分为3~4个级别。
2.适用人群:适用于长时间卧床或静坐者、孕妇、术后下肢制动者等。

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介入血管科是咸阳市最早成立病区的专科团队,是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为特色的专业科室。科室设置病床15张,医护人员17人,其中专科医生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3人。科室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人才梯队合理,学术优势互补,是一支具有较高临床科研及带教水平的医疗队伍。
科室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协作科室,长期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邀请本领域权威人士进行定期查房及远程会诊,全年开展微创手术500余台。作为医院重点学科,通过介入精准定位手术治疗解决外科围术期中的疑难问题,在黄金时间抢救患者生命。